当前位置 > 中国竞彩网_明升体育-【唯一app官网】: > 张家港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工作

2025年全市民政“十大项目”

来源:张家港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5-03-18 15:30:57访问量:字体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推进时序

牵头科室单位

协同部门、单位

1

港好助你服务类社会救助提升项目

提升规范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推动我市“物质+服务+发展+应急”综合救助水平提升,建强“港好助你”服务类社会救助品牌。

1.升级社会救助管理平台服务类救助模块。根据需求完成模块的优化,完善进度跟进、日常监督、内容评审等线上监管功能。

2.完善社会救助服务监督评估机制,构建内部评估、外部评估、第三方评估三大评估体系,实现社会救助服务标准化。

3.完善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评估机制、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以开展第六期社会救助关爱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形成以“志愿服务+综合服务+个案服务”三大类服务为主体、其他服务为补充的“3+N”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力”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促进社会救助服务成效可感可及。

1—4月,梳理平台服务类救助模块功能内容,明确需求,完成模块建设初步方案。开展第六期社会救助关爱服务项目,项目执行团队收集受助群体服务需求,提供服务,满足受助者个性化、特殊化、差异性需求。区镇(街道)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市级统筹监管全市项目,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支持。

5—6月,按照方案,与信息技术公司推进服务类救助模块升级工作。开展关爱项目中期评审工作,推动项目进度合理、效果落地。

7—10月,服务类救助模块升级工作基本结束,完成模块各功能内测,制定线上监管机制。10月全市第六期关爱项目服务结束。

11—12月,开展关爱项目终期评审工作,确保项目实效化。总结完善需求摸排、服务清单动态调整、监管评估等机制,提升服务类社会救助的精准化、标准化、个性化。

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科、市社会救助服务

中心

各区镇(街道)、相关社会组织

2

阳光慈善工程项目

认真落实民政部“阳光慈善”工程实施要求,进一步提升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实现全市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排查掌握慈善组织存在管理漏洞、风险隐患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问题根源,研究制定慈善组织问题和风险分类分级清单;推动慈善组织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肃查处慈善组织及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完善措施,健全机制,净化慈善生态,提升人民群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积极营造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良好环境,确保我市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2月,开展执法检查。联合相关部门采用实地检查、翻阅台账等方式对慈善组织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慈善组织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分类有序推进整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及时移交问题线索,配合开展执法等工作。

3—8月,强化长效治理。全面总结“阳光慈善”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举一反三,加强成果运用,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措施和工作机制,同时指导督促慈善组织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各项内部制度,提升慈善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

8—9月,开展政策宣讲。围绕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和阐释,普及慈善法以及与慈善法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慈善从业人员的法律政策培训力度,确保慈善事业行稳致远。

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科、社会组织管理科

各区镇(街道)、市慈善总会

3

深化婚俗领域

移风易俗项目

巩固全市婚俗改革试点改革成果,继续强化婚俗改革阵地建设,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婚俗改革体系和格局,持续打响“爱载暨阳”品牌积极争创全国第三批婚俗改革实验区。

14月,继续推进各区镇(街道)尤其是推动村(社区)级别的婚俗示范点位打造,强化氛围营造。

56月,围绕“5·20”节点组织开展集体婚礼和颁证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

79月,围绕“七夕”重要时间节点指导各区镇(街道)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集体婚礼、户外婚礼等特色婚礼,持续开展公益市集等婚恋活动。

1012月,常态化开展良好家风家教宣传倡导,开展家风家教“五进”活动,扩大甜蜜事业影响力。

社会事务科

各区镇(街道)、婚姻登记处

4

殡葬领域服务

能力提升项目

继续扩大殡葬设施供给,围绕上级相关任务开展殡葬领域整治,探索运尸车及遗像车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和能力。

14月,指导殡葬机构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工作,推动全市层面殡葬设施新改扩建项目申报,有序开展清明祭扫管理服务工作。

56月,开展和巩固殡葬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开展殡仪服务机构双随机检查,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

79月,常态化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做好殡葬领域专项整治验收阶段准备工作

1012月,验收全市新改扩建殡葬服务设施,总结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社会事务科

各区镇(街道)、市殡仪馆

5

社会组织“三规范一提升”行动

规范社会组织登记,实施社会组织事先告知提示,发挥好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阵地功能,优化调整审批流程,加强对领导干部兼职未报批、负责人超龄换届等情形把关。规范社会组织治理,清理规范社会组织评比表彰、举办节庆展会论坛活动,持续深化社会组织收费行为监管,实施社会组织“蓄能行动”和“驱动计划”。规范社会组织执法,加大社会组织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探索扩大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强化社会组织失信警示教育。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尝试引进国家、省级社会组织落户我市,促进新兴领域社会组织成长发展,支持引导区镇、街道建设“两会一中心”,构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生态链。年内实现社会组织年检率不低于96%,等级评估率不低于81%,高等级社会组织新增数不少于10家,年度抽查数量不低于3%。

3—5月,起草完成社会组织事先告知提示,召开全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动员会,依托市社会发展促进会平台,做好社会组织相关政策宣传工作。

5—7月,启动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和等级评估工作,实施社会组织“蓄能行动”和“驱动计划”,分期分类分批举办全市社会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区镇街道建设“两会一中心”。

8—10月,启动社会组织年度抽查工作,开展优秀社区社会组织推荐工作,打造一批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和项目案例。常态化做好社会组织评比表彰、举办节庆、展会、论坛活动清理工作,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深化社会组织收费行为监管。

社会组织

管理科

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

6

基层民政服务

能力提升项目

扎实推进基层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建设运营,指导站点服务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优化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实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全方位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1—3月,修订区镇(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工站)服务清单、评估标准等,指导民政服务站(社工站)梳理辖区政府购买服务情况,启动公益创投项目,促进站点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召开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社会组织专场指导会,促进项目有序实施。

4—6月,举办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建设推进会,鼓励区镇(街道)按照实际探索转型升级,优化整合,更好地服务群众。指导各区镇(街道)优化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实施。

7—9月,开展实地走访,指导推进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建设运营,实施培训项目,逐步提升基层民生服务水平。做好2024年度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审计抽查。

10—12月,开展基层民政服务站(社工站)、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年度评估推优活动,做好典型宣传推广。召开市民生微实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部门年度会议,完善负面清单,完成居民满意度调研。

社会组织

管理科

各区镇

(街道)

7

养老服务能力

提升行动

建设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5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改造提升助餐点5个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能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换新”项目,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年内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认知症康复训练项目,为在住认知症老人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实施,进而提升认知老人的生活质量。

1—3月,会同区镇(街道)规划互助睦邻点选址、确定改造提升的老年人助餐点;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编制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换新”项目采购文件,委托代理机构开展招投标工作;分配区镇(街道)任务数,做好项目前期宣传工作;运用专业量表评估老人的认知症等级并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

4—6月,推动区镇(街道)完善互助睦邻点及助餐点改造提升设计方案适老化改造确定入围服务机构,进行项目、价格、服务机构公示,并做好申请、审核等环节;认知症康复落实各项康复训练计划

7—9月,组织加快推进互助睦邻点、助餐点的施工、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跟进各服务机构入户施工进度,组织随机验收、入户回访等,确保改造及时、到位;落实各项康复计划,并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周期性评估与调整康复方案

10—12月,完成示范性乡村互助睦邻点建设、完成助餐点改造提升;按照改造进度,及时做好适老化改造补贴资金审核、拨付;评估认知症康复成果,总结分析对比前期目标调整后续康复方案。

养老服务科、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各区镇

街道)、市社会福利服务

中心

8

港城“银龄行动”

按照全国老龄办中国竞彩网_明升体育-【唯一app官网】:开展“银龄行动”的工作要求,由市老龄办牵头,整合市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及全市各涉老协会资源,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医生、老知识分子等群体作用,开展特色志愿服务。优选合作单位在老年人就业、社区治理、老年健康、文教体育等方面开展试点,适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探索我市为老服务新模式,培育志愿服务新典型。

3月,谋划港城“银龄行动”工作机制,并发文。

4月,确定合作单位及试点项目,召开港城“银龄行动”启动仪式。

5—6月,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7—12月,完善工作机制,对于成熟的试点项目视情在全市推广。

老龄办

各区镇(街道)、协会

9

特殊儿童关爱

保护促进行动

落实民政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积极争取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支持,主动加强与市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的交流合作,聚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从物质+服务+成长三向发力,保基本、暖民心、促发展,扎实开展特殊儿童关爱保护促进行动持续谋划儿童关爱服务改革创新。

12月,对接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商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对接市法院,商议“法院+民政”合作事宜;对接市检察院,商议“检察+民政”合作事宜

3—4月,启动特殊儿童个案服务项目、特殊儿童心理关爱服务项目,以及部门间相关合作项目。

510月,联合各区镇、街道,常态化开展特殊儿童关爱服务系列活动,针对特殊案例进行专题研究分析

11—12月,巩固特殊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果,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未成年人保护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

各区镇

(街道)

10

“慈善助困暖心救助+N”

服务项目

1.为贯彻落实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中国竞彩网_明升体育-【唯一app官网】:建设“慈善救助服务中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域救助资源供给配置,发挥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作用,为突发情况陷入困境的群众开展就近安置帮扶工作,彰显慈善温度和力量。

2.进一步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综合治理,联合公安部门,持续深化“送爱回家”救助项目,推动救助窗口前移。主要针对刑满释放、肇事肇祸精障人员、社会高风险人群等群体,着力在及时发现、救助帮扶、寻亲服务、护送返乡等环节,建立快速救助服务通道,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社会风险。

3.持续开展寻亲服务,探索在“民政+公安”的工作模式基础上,联系专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团队等多方力量,明确服务分工,构筑多元主体融合的服务网,推进寻亲服务工作创新开展。

4.全力推进“岗好有你”就业帮扶品牌建设,推动救助管理机构转型升级。

1月,挂牌成立“慈善救助服务分中心”,召开“慈善救助服务驿站”建设工作会议,完成任务布置。

2月,对各板块上报的“慈善救助服务驿站”点位开展检查及业务指导,确保月底前挂牌运行。

3月,对接公安部门,研商“送爱回家”项目推进方案。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4—6月,与寻亲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法医系谱学”深度寻亲服务,为已安置及传统寻亲难以突破的受助人员提供新技术手段的寻亲支持。

7—9月,开展“慈善救助服务驿站”运行督查工作。

10—12月,总结项目成效、经验。

市救助

管理站

联合市公安局、各区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