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规划引领,细化城乡布局安排
持续完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进一步优化保护开发格局,协同推进7个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强化规划传导和镇域统筹需要,加快形成“城区-副中心-重点镇-特色镇”的城镇体系。完成《江阴-张家港协作示范区空间协同规划 》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探索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全面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将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底线管控、功能布局、空间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要求落实到详细规划单元,实现国土空间全市域、全要素、全覆盖管控,为确保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撑。加强规模、布局、结构、强度等各类空间要素的精准管控,确保空间布局不冲突、规模底线不突破。
二、聚焦经济发展,提升服务保障效率
全面梳理拟确定的2025年度全市三级重大项目,在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等方面统筹发力,重点做好成片开发方案范围、用地、耕地占补、林地占补指标、详细规划的落实,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提出解决路径以及“时间表”,确保按期开工,积极推动中国竞彩网_明升体育-【唯一app官网】: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化拓展“不动产登记+N”模式,更大力度推广“交地(房)即发证”“带押过户”“无本续贷”等服务,丰富“跨省通办”业务场景,转移登记、首次登记、变更登记和补证换证等高频业务在长三角地区常态化实现“跨省通办”。探索实景三维成果多场景应用,持续深化以地理场景建设、基础地理实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平行建设体系,构建及时、高效的多尺度实景三维模型联动更新机制,推动多个领域数据共享应用,为政府决策、低空经济、市民生活、生态文明域提供支撑,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节约集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大力推广应用节地新技术,推进“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换空间”,积极引导企业“工业上楼”。加快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等配套政策。通过产业用地数据平台精准识别有关低效用地,督促各板块用好增量用地的同时,全力盘活存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落实2025年不少于2400亩产业用地更新任务,大力开展连片“退二优二”工作。综合运用“带方案”出让、混合供地等多种方式,支持不同类型企业用地需求。深入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协同加快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地等处置工作,“一地一策”强化督导,促进盘活再利用,打造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资源资产价值
根据自然资源部改革要求,结合苏州部署,开展张家港市被撤并乡镇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腾挪置换与空间盘活改革试点。开展年度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状况调查更新及2025年度产业园用地调查评价。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进一步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对农用地、建设用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资源,查清实物量和核算价值量,夯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配合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自然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显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最优价值。
五、保持最严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落实好耕地“大占补”要求,对年内各类项目占用耕地,都要谋划补充耕地来源并在年底前复垦成耕地,协同推动“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集聚、生态更优化”。深化耕地恢复潜力调查评价,积极排摸新增耕地潜力空间,结合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开展恢复补充工作。严格执法监管,加大存量违法整改力度,强化新增违法防控,完善“天上观、网上查、地上巡”三位一体防控格局,变被动应对群众举报和上级交办案件为主动出击,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
六、擦亮生态底色,做大绿色资源增量
全面深化林长制,用好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调度指挥、督导指导镇、村级林长工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750亩、森林抚育3000亩。筛选基础条件良好村庄,开展绿美村庄211提升工程建设,新增省级绿美村庄1个。加快新一轮林保规划编制报批,力争上半年获批。抓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持续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清理、植物检验检疫等工作,提升生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