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以“三聚焦”驱动“三效应”,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确保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切实为人民群众解纷排忧。
一是聚焦“供给驱动”,形成化解阵地“叠加效应”。深化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等,夯实人民调解基层基础。深化个人调解工作室培育和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当地人民调解工作特色亮点,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个人调解工作品牌,目前全市共建有23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拓展调解组织覆盖面,着眼新业态领域,成立港城驿站(港区)快递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民政局成立张家港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新建3家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2家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多领域发力,有效提升矛盾纠纷专业化化解水平。
二是聚焦“专业律动”,实现队伍素质“倍增效应”。依托基层法庭和优秀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员实训基地,对3年内新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专职调解员开展跟班实训活动,切实指导和帮助调解员熟悉基本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掌握调解技巧。实施“百名调解人才”培养计划,三年累计培育100名调解行业领军人才。举办“调解行家”人民调解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探索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N名人民调解志愿者”行动,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人民调解志愿服务队,全市共招募573名人民调解志愿者,促进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三是聚焦“条块联动”,激发多元机制“协同效应”。推进“公证+调解”实质化运作,健全“一号直呼”“一键直达”机制,设立公证联系点和调解工作室,融合发挥公证和调解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功能。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赵平调解工作室和2家民商事调解中心共同入驻市矛调中心,全市镇(街道)矛调中心实现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00%进驻,做到矛盾纠纷“一站接收、一揽调处、全链解决”。深化“诉调对接”工作,市司法局会同市法院共商调解员管理考核办法,按需、分级配备诉前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目前全市驻法院(法庭)调解工作室共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26名。